台大政治系教授李錫錕是目前超夯的網紅,他的影片常常一語道破人生。

這本書前半部是在講哲學,哲學其實跟政治密切相關。

從笛卡兒、康德、黑格爾、尼采開始,其實哲學四大天王都在講人的主觀意志。

尤其是尼采,最有名的「超人哲學」其實就是一個追求卓越、與堅持的境界。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日常生活中的哀傷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引起,

所以李教授從政治科學來說他認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處理這些問題,

情緒這種東西並不能WIPE IT OUT(除掉他),只能WORK IT OUT(解決他)。

那麼「恨」要怎麼解決?如果是感情來說,當然不是要你去殺了前男(女)友,而是可以激發鬥志,

那就像黑格爾提出的正反合辯證發展論一樣,把恨這個(反)加入(正)被激發正向力量,最終你得到成長(合)。

 

東方社會以農立國屬於農業文化,西方社會較偏向戰爭文化,

農業文化多半寬容慈悲、個性溫和不爭,但戰爭文化會力求輸贏,簡單來說就是比較有競爭力。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以武士道的精神也是征戰了相當多的地方,這也是戰爭文化的信仰者。

台灣人還是很從從容容、自由自在,無怪乎前陣子新聞有一篇很聳動的標題:陸生拒來台念大學:待久了智商會變低

請點:陸生跟台生的最大差異?台大生怒飆:就是這個!

新聞報導雖然跟智商會降低無關,但原文不可考,看過許多篇文章都是在說台灣的學生批判性不足、不願意思考動腦,

這樣何來的競爭力?只有享受沒有奮鬥是無法變強的!!

 

書中還有一個很棒的論點→三S定律,一個人如果運氣很好,出生在很好的家庭,衣食無缺無憂無慮,讀書求學都很順遂,

那其實就是很沒出息。一個人在面臨苦難和打擊時,才可能會有出息。如果沒有遇到人生轉捩點,我們會主動上進嗎?

會主動克服困難嗎?很少人會。所以,沒有Suffer(痛苦),怎麼去Struggle(奮鬥)?

沒有struggle又怎麼會得到superiority(優越),李教授把這個當成「激發生命力的方程式」。

激發生命力的方程式=Suffer+struggle+superiority=Joy

這也很符合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翻譯

舜是從農耕的田野中被選拔出來的,傅說是從泥水匠中被選拔出來的,膠鬲是從魚鹽販子中被選拔出來的,管夷吾是從獄官手裡(釋放出來並)加以任用的,孫叔敖是從(隱居的)海邊被提拔上來的,百里奚是從奴隸市場(被贖出後)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將要降下重任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磨練的內心志向,使他鍛鍊筋骨,使他能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到貧窮之苦,讓他感覺到所做的事情錯亂,(用這些來)使他的內心感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增長他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內心困惑,思慮梗塞,然後才知道有所作為;(一個人的心事)顯露在臉色上,表現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境內沒有能用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境外沒有強敵的環伺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在正常情況下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就可以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

 

我認識一位朋友,他自小家庭環境優渥,他本身非常非常聰明,所以自小讀書都難不倒他,也一路順利的讀到大學,

但在大二時,學會理財投資的方法賺了很多錢,此後就熱中沉迷於賺此投機之道。甚至沒有完成學業,每天都過的安逸舒適的生活。

有錢嗎?很有錢。但你會認為這樣很令人欽羨嗎?沒有奮鬥意志,生活即使再多的物質充斥,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所以因為某些突發事件,令他生活有了轉變,我想他內心一定經歷過suffer的歷程,加上貴人相助,他開始struggle了。

等到他奮鬥出一個成果後,我相信他的人生一定會更加滿足與實現了自我的superiority優越。

 

書中也從尼采的主人奴隸論點將人的內心分成此二種類型,主人型的人會不斷讓自己「自我再演化」,所以不管從事何種職業,

都會讓自己居於領先地位。奴隸型的人也會為生存做struggle,但是僅止於有限的目的,為了求生存,且奴隸型的人熱愛成群結黨

因為他無法選擇孤單面對自己,有時候忍受孤寂、看清自己是要有很大的勇氣,會迷惑困頓,或是對某些事有些自責,這些內心絕對不好受。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想逃避,而成群結黨,一群人開心地度過生活。

 

看完這些,覺得我有時候像是主人型的類型,我會選擇在目標還沒達成時,延宕享受,先孤獨的慢慢的努力,等到達成一個目標後,又繼續下一個目標的開始。

一直沒辦法安於現狀,好,還要更好。常常很多人都告誡我,要知足,但實在會覺得自己沒辦法太滿足現在的生活,不斷蛻變。所有的強國、強人,

不也都是不斷再競爭嗎?奮鬥才會有power,這就是台大power錕教授想傳達給大家的,他實在很怕台灣人太知足安於現狀了呀!!

 

有興趣的話,可以先看看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jLS5aGB0s&index=8&list=PL11uXh0bWhWN5InefkIDxcMNr49whKwk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btVFkJmfk&list=PL11uXh0bWhWN5InefkIDxcMNr49whKwk8&index=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鯊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